EP27 [巴爾幹] 跟著背包女子天團,一起闖蕩歐洲伊斯蘭國度! ft. 娘娘不要走 Yoyo、戴胖

▮ Jerome Yang / 2020/12/10

講到伊斯蘭教,我們腦中最先跳出來的通常是北非、中東、中亞與東南亞,但你知道其實歐洲也有3個地方,是穆斯林人口佔大多數的伊斯蘭教國家嗎?

位在巴爾幹半島的阿爾巴尼亞、科索沃以及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擁有和歐洲其他國家不太一樣的風景——幾個世紀以來,這裡都是穆斯林佔多數,城鎮裡清真寺與叫拜塔林立,洋溢著東西文化交匯的風情;但同樣也正是因為文化多元,歷史上衝突不斷,甚至到1990年代仍然有過戰爭與大屠殺。

史上最不正經的背包女子天團、自稱「背包界SHE」的組合「娘娘不要走」,在本集旅行熱炒店中隆重登場!在這集節目裡,Yoyo和戴胖兩位成員會從歷史與文化角度,說明這裡為何衝突不斷,伊斯蘭教、東正教與天主教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相互碰撞,並且分享讓他們大開眼界的各種見聞——

  • 阿爾巴尼亞早期和共產國家都是好朋友,結果從北韓學來了一項超強尖端科技?
  • 一座不大城市竟然可以「一城兩制」,被科索沃和塞爾維亞分成兩半,而且兩邊還使用著各自的語言和貨幣?
  • 1990年代發生在波士尼亞的大屠殺,可以有多殘酷?

想透過既輕鬆又幽默的分享,認識和印象中不太一樣的歐洲伊斯蘭世界嗎?旅行熱炒店ep.27,讓我們跟著背包女子天團一起闖蕩巴爾幹!


來賓簡介

娘娘不要走

女子背包天團、(自稱)旅遊界S.H.E.

娘娘不要走,由Yoyo、戴胖與雪莉三位成員組成的女子背包團體,號稱背包界的SHE,曾經用423天與台幣47萬玩了43個國家,特色是幹話超會講、辛酸血淚史超多、預算拿捏超準、地圖超會畫。經營「娘娘不要走」部落格/臉書專頁/IG,並且在2020年12月正式出道,出道作品為《出發後,才開始的故事:真心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幫你》(尖端出版)。

本集重點

  • (00:01:24) 歡迎來賓、娘娘不要走的緣起
  • (00:07:01) 為什麼歐洲會出現一塊伊斯蘭世界?
  • (00:10:07) 阿爾巴尼亞,地拉那地下堡壘,逃跑時請小心...
  • (00:16:45) 科索沃,地位有點尷尬的地方,和台灣有點類似的存在
  • (00:22:50)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塞拉耶佛種族屠殺博物館
  • (00:32:00) 巴爾幹半島旅行推薦,《出發後,才開始的故事》書籍介紹

與本集相關的文章

阿爾巴尼亞地拉那地下堡壘

科索沃 米特羅維察

1992-1995波士尼亞塞拉耶佛 種族滅絕戰爭博物館

娘娘不要走出道作品《出發後,才開始的故事:真心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幫你》(尖端出版)

推薦電影《寧死不屈》(Victory Over Death / Ngadhënjim mbi vdekjen)

阿爾巴尼亞老電影《寧死不屈》,是在南部的世界文化遺產吉諾卡斯特(Gjirokastër)古城拍攝。由ep.22、ep.23的來賓秉諭推薦!


當國界與族群界線無法重合:巴爾幹半島的族群版圖

生活在20/21世紀,國族主義下的教育常常讓我們以為,一個理想的國家就是以單一民族為主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這樣對應著;然而在旅行過程中我們卻往往發現:總是無法對應的族群和國家,似乎才是這個世界的常態,ep.27介紹的巴爾幹半島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在這張地圖上,我刻意把比較單純的國界全部抹除,只留下節目中介紹到的「科索沃」與「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這兩國——

➤ 科索沃一直被北邊的塞爾維亞視為其一部份,然而從族群、宗教到語言,卻都是和南邊的阿爾巴尼亞連成一片。

➤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內複雜交錯的程度非同小可,波士尼亞人、塞爾維亞人與克羅埃西亞人散落各地,即使想要依照族群把國內切成三塊,也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政治實體中有政治實體:南斯拉夫的聯邦體制(1974-1992)

「一個國家、兩種文字、三種語言、四種宗教、五個民族、六個共和國、七個鄰國、八個政治實體。」*

相信有聽ep.59的大家,應該都對段描述南斯拉夫聯邦的文字印象深刻吧!但不知道有沒有人覺得怪怪的——「六」的部分已經說是內部的六個共和國了,那又怎麼會有「八」個政治實體呢?就讓我們用這張圖來稍微整理一下吧!

南斯拉夫聯邦的結構,是參照1936年的蘇聯憲法所設計,因此和蘇聯一樣存在「國中有國」的情況——

  • 對外來說,是一個叫做「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SFRY)的國家,聯邦政府握有軍事、外交等權力。
  • 對內則有著六個不同的「(加盟)共和國」(SR)政府,擁有各自憲法並掌握一定程度的內政。
  • 在共和國內特定少數族群聚居的地區,還設有「自治省」(SAP,在蘇聯則稱為「自治共和國」),對區內事務有較大的決策權。南斯拉夫境內,在塞爾維亞下有兩個自治省:佛伊弗迪納、科索沃。

但不太一樣的是,南斯拉夫是個非典型社會主義國家,下放的權力較多,而且提倡民族平等與集體決策,這使得在狄托執政的晚期(1974年之後),兩個自治省獲得了幾乎跟共和國同等的權力——不但可以在掌握最高決策權的「聯邦主席團�」內投票表決,還可以實行與塞爾維亞不同的制度!因此6+2,就變成了8個政治實體。

這種自治省權力擴大引起的不安,正是節目中提到聯盟晚期「大塞爾維亞主義」興起的背景,也進而開啟了南斯拉夫戰爭、聯盟的解體與成員國的獨立,當然也包括延續至今的科索沃主權爭議——如果共和國(SR)可以獨立,那為什麼自治省(SAP)不能也跟著獨立呢?

除了科索沃之外,也別忘了我們在節目上曾經提過的以下這些地區——它們都是以前加盟共和國境內的自治共和國唷!這種「政治實體內有政治實體」的設計,相當程度上決定了它們今天的狀態(無論是實質獨立還是維持自治區):

  • EP.4 納卡(阿爾札赫)、阿布哈茲
  • EP.40 圖瓦
  • EP.44 布里雅特、韃靼斯坦、卡累利阿

*註:這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有許多不同版本流傳,無從考證哪個是原版,在此使用璨宇節目上分享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