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想要寫的題材:從波士頓看到的世界

▮ Jerome Yang / 2017/10/07

來美國已經七年又三個月,這幾年我一直沒有認真的寫作,不像當年中學時期上課打混時常常都是在埋頭寫文章,或是像大學時認真經營ptt2上面的個版。我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一直在思考要寫些什麼樣的東西,還有應該怎麼寫。

該寫中文?還是英文?

首先第一個問題,我到底應該用中文寫作,還是用英文?身為一個充滿冒險精神的第一代移民,剛來美國的時候常常覺得必須要盡量講英文、多交美國朋友,才能讓自己融入這個主流社會,不然待在台灣就好了,幹嘛出國?因此我這幾年算是很刻意的不寫中文,以避免自己持續用中文的思考模式講英文。

到了現在,七年多過去了,我的確已經非常習慣用英文的表達方式講話,也開始進入那種連在夢裡都會用英文思考講話的境界。但我問自己,我是不是也失去了一些什麼?如果我當時不用中文寫作的目的只是為了讓自己英文變好,那現在是不是應該重新開始寫中文了?

實際上我發現,這幾年被我丟掉的不只是中文的寫作能力,而是整體用任何語言寫作的能力——因為在刻意不用中文寫作的同時,我其實也沒有培養用英文寫作的習慣,簡單來說就是已經沒有在寫東西。但是文筆這種東西,我想多數人都會同意,其實和任何運動或音樂技能都一樣,只要沒有練就會生疏,一定要持續的寫才有可能維持著那種「感覺」,哪怕是一週一篇也好,總之就是要寫。

於是我問自己,用哪個語言才能讓我重新開始培養出寫作的習慣?我想答案很肯定是中文。雖然我很想挑戰自己的英文表達能力,甚至用英文寫出一些可以被人放在社群媒體上瘋傳的東西,但我英文寫作能力終究不及中文。既然寫作是業餘興趣,那不就應該選擇一個讓自已覺得最輕鬆、最能暢所欲言的語言嗎?

寫什麼?

我有固定透過ptt去看各種不同blog的習慣,在看別人文章的過程中,我其實想過很多不同的寫作題材,例如:

  • 旅遊記事,這應該是我最能寫的題材之一,畢竟從小就喜歡出去玩,而且每次玩回來一定會鉅細彌遺的寫旅途中發生的事情,搞得每次作文都寫個四五千字。

  • 一個留學生(或者第一代移民)對美國社會的觀察,這種東西我其實心得很多,不過如果講故事技巧不好的話讀起來可能會很無聊。

  • 寫食譜和料理,像西岸鼎鼎大名的「矽谷美味人妻」一樣,寫一個東岸的「波士頓料理單身男」。我的確是喜歡開發料理,但是一個從事科技業的魯蛇大叔寫食譜blog?除非我真的有天賦異稟的烹飪實力,否則這個組合可能很難被讀者信任吧。

當然還有更多族繁不及備載的題材。我常常就這樣走在街上靈光一閃,想到某個似乎還不錯的點子,過一段時間又覺得是不是另外一個更有趣一些,然後就這樣跳來跳去,最後什麼也沒寫出來。

但最近我開始問自己,如果我不是必須寫特定題材的記者或雜誌作者,也不是那種從誰拿錢就幫誰寫文章的業配部落客,那寫作應該要寫什麼?不就是應該寫自己最切身、也最感興趣的那些東西嗎?

我目前有興趣的領域看似很多,跨越了文化、社會、歷史、地理、建築、語言、旅遊,甚至交通工具,但其實只要有一個好的框架,或是一個明確的視角,我應該可以很容易定義出自己寫作的主題是什麼。

從波士頓看到的世界

於是我把自己現在的寫作方向定位在:從波士頓看到的世界。所謂的「世界」,對我來說包括了上述看起來相當分散的所有領域,但用一個比較簡單的概念來說,我所想的「世界」就是我們所處的當下,這個城市、國家、地球,還有上面所有的人,以及和他們相關的一切。

至於所謂「從波士頓看到的世界」,則有兩層意義。

第一,指的是住在波士頓的我,透過身邊從世界各地來到波士頓的人,所看到的世界。在這個移民為主的城市裡,我們有著不用出國就可以窺見各國文化的福利,我覺得這些經驗是非常值得被寫下的。

第二,指的是我每天透過各種媒介,新聞、戲劇、書籍、耳聞,所接收到關於這個世界的各種資訊。當然這些資訊和波士頓不見得都有關係,但因為我,一個資訊的接收者,住在波士頓,而且視角時刻被這個城市的人群、文化、氛圍影響著,因此被我寫出來的資訊和想法,某個程度上還是都乘載著這個城市的影子。

這是為什麼我決定調整blog的名稱,並且開始收集各種想要寫的題材。我希望這樣的方向和框架可以讓我更有動力去寫作,也幫助潛在的讀者理解目前這個blog想要傳達的事物以及其背後的動機。

所以,和我一起用一個波士頓人的視角,從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認識這個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