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熱炒店的瘋狂十月
2022/10/31
回台參加頒獎典禮、飛到波士頓演講、在去紐約待個幾天,整個十月竟然有整整三個禮拜不在家,想起來都覺得瘋狂!不過一路下來也是收穫滿滿。就讓主廚用流水帳的方式,和大家分享過去這31天發生的那些重要事情吧!
搭大眾運輸玩矽谷,VTA 522路公車小旅行!
2022/07/07
在矽谷這個交通以自用車為主的地方,許多人不會意識到大眾運輸的存在;然而對於在這裡過著無車生活快一年的我來說,矽谷的大眾運輸系統其實頗有利用價值!這篇文章就帶領大家,以搭乘公車的方式玩矽谷,深入許多平時大家不會注意到的角落!
旅行熱炒店EP38-EP47的音質,究竟是花生省魔術(發生什麼事)?
2021/04/23
因為實在太多聽眾反映了,決定寫篇文章來反省(懺悔?)一下。這篇會好好回顧當時錄音的情況,以及我當時的缺失所在,最後會分享我自己學到的功課與未來改進措施,懇請耳朵已經受到傷害的大家再給我們一個機會!
美國國家公園的正確打開方式
2020/04/26
美國擁有不少「一輩子一定要看一次」的自然景觀,其中許多位在國家公園內,相信前去美國旅遊的各位都不會錯過;然而,你知道並不是每個國家公園都適合大眾旅遊嗎?你知道其中不少每年只有三個多月是全面開放的嗎?拜訪過美國許多國家公園的Jerome,想在這裡分享過去累積的一些心得,希望幫助大家更了解如何正確使用美國的國家公園。
前蘇聯國家練習曲: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火車慢遊
2020/04/18
2017年5月下旬,只去過西歐與南歐的我,決定往未知的方向前進,以「波羅的海3-1小國」為跨入前蘇聯國家的第一步。短短幾天的火車旅行,讓我對這幾個在強權之間求生存的小國留下不錯的印象,也就此愛上在前蘇聯/共產國家裡自助旅行。
善用Google街景,在家也能上山下海環遊世界!(含25個獨家精選街景)
2020/04/13
Google街景可不是只能看到街景而已!除了用街景車拍攝街道之外,街景攝影也被運用到船舶、火車、沙灘車甚至登山客與潛水者身上,這意味著即使被關在家裡,我們仍然可以透過Google街景環遊世界。這篇文章裡,Jerome會和大家分享一些使用Google街景的小技巧,然後再以登山健行與逛博物館為例進行實戰說明,文末還附有25個Jerome獨家精選的街景畫面喔!
PTT世界自助旅行板台北板聚分享
2020/01/19
2020年1月19日,回台投票兼探親的最後一天,有幸參與ptt世界自助旅行板的台北板聚,並且在「旅人亂聊time」這個環節提供15分鐘的分享。由於15分鐘真的非常有限,在準備時就已決定現場只分享一些趣事,詳細的旅行經驗則另開專文補充,因此便有了這篇文章。
西非三國(貝南、多哥、迦納)自助旅行經驗與攻略分享
2019/12/14
西非可以說是全世界旅遊難度最高、也最少遊客踏足的地區;然而,這裡有著別的地方看不到的文化景觀、往昔非洲帝國的遺跡,以及見證奴隸貿易歷史的場景,再加上還未被觀光業污染的太嚴重,這使得西非具有一種讓人覺得「因為神秘、因此更應該前往」的獨特魅力。
AWARE: 奴隸歷史溯源.西非探索之旅
2019/11/16
今年感恩節我將前往西非的三個國家貝南(Benin)、多哥(Togo)和迦納(Ghana)旅行。這次的行動代號是AWARE,英文A West African Reflective Expedition的縮寫。
AWARE: A West-African Reflective Expedition!
2019/11/16
I am going on my next solo adventure titled "AWARE" soon, and the destination is 3 West African countries: Benin, Togo and Ghana!
一個城市改頭換面的故事:哥倫比亞麥德林第13區
2019/11/06
不少城市裡都存在著這樣的地方:一大片櫛次鱗比的平房依山而建,與整齊氣派的高樓大廈格格不入,裡面住著不像典型城市中產階級的人們,麥德林的第13區正是其中之一。這裡一直到20年前仍然處於無政府狀態,被販毒集團控制著,使麥德林「榮獲」全世界最危險城市的頭銜。然而,哥倫比亞卻在幾乎沒有拆掉一棟房子、也沒有強迫任何人搬離的情況下翻轉了這個地方。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賣台界第一把交椅」乃木希典,與東京乃木神社
2019/09/25
隨著選舉將近,「賣台」又成了台灣人圈子裡的熱門關鍵字,三天兩頭就會在新聞上出現一下;不過,真的要說賣台,當今的政治人物頂多是到對岸去鞠躬哈腰一下而已,和我心目中「賣台界第一把交椅」、日治時代第三任台灣總督乃木希典比起來還差得很遠。這次路過日本,我抱持著好奇與朝聖的心情,特別前往紀念這位賣台派始祖的東京乃木神社,順便鑽研了一下這段歷史。
What was (and still is) going on in Xinjiang, China? — from a backpacker’s perspective
2019/08/18
Imagine a place like this: it has unparalleled natural beauty, many splendid snow-capped peaks above 7,000m, breathtaking view of alpine lakes, valleys and desserts, as well as people of great hospitality. But meanwhile, you’re overwhelmingly surveilled by an authoritarian government. You see police around every street corner, and security check (with walk-through metal detector) is necessary when entering a store, a hotel or any public space...
高加索三國八日遊記 (2) 比遙遠更遙遠的所在:喬治亞Svaneti地區
2019/08/17
喬治亞或許離歐洲不遠,在多數人心目中卻因為陌生而顯得遙遠;而這個遙遠的國家裡竟然還有著比遙遠更遙遠的所在,那就是西北方如同仙境般的淨土Svaneti,擁有未被玷污的地景,以及自己獨特的文化,由於地形崎嶇與世隔絕,幾千年的歷史於在地人的生活中相對完好的被保存下來。
Road to the Sky: Pamir Highway, Kyrgyzstan
2019/08/15
The most adventurous part of my grand trip in 2018: from Bishkek, the capital of Kyrgyzstan to Kashgar, a major city in China’s Xinjiang (so-called) Autonomous Region. While it should take only an hour to fly, I chose a much more strenuous way: moving over the Pamir Mountains, where the average elevation is well above 10,000ft, by some unusual ways: cargo van, martshrutka, hitchhiking, and shared taxi.
How it felt like to spend 52 hours on a train, Siberia, Russia
2019/08/09
Last June (2018), I took the Trans-Siberian Railway from Zabaykalsk in the Far East all the way to St Petersburg via Lake Baikal, Ekaterinburg, Kazan and Moscow. Since it’s a week-long train ride, most travelers would divide it into several segments, so did I. Nevertheless, there was still an extremely long train ride from Irkutsk (gateway to Lake Baikal) and Ekaterinburg, which took 52 hours (3 nights and 2 days). This is the longest continuous train ride in my life...
A Gorgeous Cathedral Ruin: Tartu Toomkirik, Estonia
2019/08/04
The red-brick columns and facades were originally parts of the splendid Tartu Cathedral, completed in 1470. It was as magnificent as other Medieval Gothic cathedrals you may have seen in Europe. However it didn’t stand long. In 1525, when the reformers reached Tartu, the cathedral was heavily devastated as a result of their “iconoclast” efforts.
高加索三國八日遊記 (1) 喬治亞第比利斯、Mtskheta
2019/07/14
大概一直到一兩年前,我對於高加索山還沒什麼概念,只知道在美國有時白人也被稱為「高加索人」(The Caucasians);後來開始迷上語言學,發現那裡是地表上語言與文化數一數二複雜的地方,同時又保持了數個擁有千以上年歷史的國族認同,這種既多元又獨特的性格吸引了我,於是在2017年拜訪波羅的海小國、2018年穿越中亞之後,2019年我又再次踏上了前蘇聯領土,打算用九天的時間拜訪高加索地區的三個國家,喬治亞、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
高加索三國八日遊記 (5) 「葉爾溫,馬舒卡!」:從喬治亞到亞美尼亞(下)
2019/06/23
如同前篇所述,隨著海拔越來越高、道路向山嶺越來越接近,就表示喬治亞與亞美尼亞的邊界要到了。生長在一個海島國家,陸路出入境並不是個令我熟悉的經驗,因此每次碰到都還是會期待(但同時也多少會緊張)一番。(我之前曾經陸路跨過的邊界包括:美國→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吉爾吉斯→中國、中國→俄羅斯、俄羅斯→芬蘭,還有這一趟已經走過的喬治亞→亞塞拜然。)
高加索三國八日遊記 (4) 「葉爾溫,馬舒卡!」:從喬治亞到亞美尼亞(上)
2019/06/21
5月26日早上九點半, 我剛從亞塞拜然首都巴庫搭臥鋪火車抵達喬治亞第比利斯,走出了火車站,對著車站門口如禿鷹一般等著肥肉(顧客)上門的計程車司機們這樣喊著。司機們都不諳英文,但喊了幾聲之後其中一人就叫我跟著他走了幾步,然後他對站前廣場上的某輛廂型車大吼了一句,接著便用手指著那部廂型車示意叫我走過去。喔,忘了說明一下,這句「葉爾溫,馬舒卡」不是具有招喚車輛能力的神奇魔咒,也不是某國政府最喜歡聽的「通關密語」,而是⋯⋯
高加索三國八日遊記 (0) 為什麼要去高加索地區旅遊?有什麼好玩?
2019/06/11
5月下旬從高加索地區回來之後,最常被身邊朋友問到的問題就是「你為什麼會想去那裡?」作為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本文希望讓大家對於高加索地區有個基本概念,並且稍微了解我為何會想去。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行證」使用經驗談(中國、喬治亞、亞塞拜然)
2019/06/06
目前大多數國家給予台灣護照的待遇大多不錯,即使不承認台灣、不願意在護照上發簽證、蓋入境章,通常也至少接受作為身分證件使用;但有幾個國家比較特別,視台灣護照為廢紙,若要出入這些國家就必須弄到一份由中國官方核發的文件,唯一的選項就是旅行證。本文分享的兩個使用經驗,一個便是拿來出入中國(2018年5月),另一個則是用來入境喬治亞、亞塞拜然這兩個不接受台灣護照的國家(2019年5月)。
幸運餅乾(Fortune Cookie)的不幸故事:幸運餅乾簡史
2019/04/28
來美國玩可以帶什麼伴手禮回去?有一樣東西我可以保證是美國特有、而且絕對不會有第二個人把它拿來當伴手禮,那就是美國中餐館獨步全球的特產,幸運餅乾!就讓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它在美國的歷史吧。
An Armenian Community Excursion: the Mysterious Oriental Church, and Authentic Gourmet
2019/03/31
I visited an Armenian church last Sunday morning. What makes the Armenian church special is not just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 historically speaking, Armenian church itself is a very special denomination, which has be separated from the mainstream Christian church since the 5th century. The separation results in some very unique traditions that you don't see in other parts of Christianity.
亞美尼亞社區小旅行:來自東方的神祕教會,以及令人驚豔的美食
2019/03/31
上禮拜天趁著早上教會沒事,特別到市區西側Wartertown附近的亞美尼亞教會參加崇拜。亞美尼亞教會之所以特別,不只是因為擁有來自亞美尼亞的語言和文化,這個教會本身其實就是一個相當獨特的宗派——它們源自一群在公元451年後就和主流教會分道揚鑣的教會,獨立運作了超過15個世紀,保留了許多獨特的傳統。
遇見宗教改革者慈運理——蘇黎世轉機快閃半日遊
2019/03/09
中學時期讀歐洲歷史的時候,通常講到宗教改革,老師大概都會提到馬丁路德的95條和加爾文的預定論(predestination);至於其他的人物,學識比較淵博的老師可能會稍微補充,但是也會馬上以台式教育的邏輯告訴你「這個不會考」,慈運理就是一個這樣的人物——他算是加爾文的前輩、馬丁路德的「同梯」,但無論是在歷史課本上或是在教會歷史上都往往被遺忘;唯獨到了蘇黎世,會發現他是這裡最重要的歷史人物,即使是短短幾個小時的停留也很難忽略他的存在。
摩洛哥 (下) 旅行故事與經驗分享
2018/12/15
在上篇文章裡,我簡述了這趟摩洛哥之行的行程規劃、行前準備與打包清單;接下來的這篇,我要分享的則是自己的旅行經驗,重點會放在對自助旅行者有用的資訊上,依照拜訪的城市順序一一介紹;至於各城市的旅行故事(遊記)與照片,則以臉書專頁貼文的形式插入在文中,有興趣的話可以點擊連結詳閱。
摩洛哥 (上) 行程規劃與行前準備
2018/12/11
2018年11月19日至27日間,逃離了感恩節期間不管去哪都貴得嚇人的美國,造訪了入門級的非洲國家摩洛哥。這篇文章主要談的是我事前的規劃與準備,提供給有興趣去摩洛哥走走的人參考;至於自己親身經歷的旅行故事與經驗,請參考另一篇文章。為什麼會選擇去摩洛哥呢?簡單來說就是在「輕鬆度假」和「探索未知」這兩種旅行模式中尋找平衡點的結果。
2018年5月,我的「新疆經驗」
2018/11/04
新疆可以說是我的42天大旅行裡故事最多的地方。幾度試圖開始寫自己在那裡的經歷,卻也好幾次不知道如何下筆,或許是因為最近西方媒體實在太「關注」這個地方,每讀完一篇網路文章就迫使我重新思考應該要如何呈現自己的經歷。想來想去,最後覺得最好的還是回到出發時的心境吧,很誠實地把自己看到、聽到的一切寫出來;至於新疆現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有沒有所謂的人權問題,就交給各位自己判斷。
沿著一帶一路,從帕米爾高原走進中國新疆
2018/10/08
帕米爾高原,一個台灣人地理課本上一定會讀到的名詞,歷史課本上通常叫蔥嶺,是從南疆往西必定會通過的一道天險,張騫通西域(西元前12 9年)、玄奘西行取經(西元628年)時都逃不掉。千餘年後的2018年5月19日,剛在人間仙境頌湖當了三天偽遊牧民族的我,馬不停蹄的踏上了這段驚險萬分的旅程,只是方向正好和張騫與玄奘相反——從來沒有去過中國新疆的我,要從更西邊進入中國最西的城市,新疆喀什。
離天空很近的湖:吉爾吉斯頌湖
2018/09/29
頌湖(Song Kol)是吉爾吉斯第二大湖,位在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山中,周遭沒有任何固定村落,也沒有現代化公路可以到達,只能跟著當地的遊牧民族騎馬或坐車走泥土路前來。正是因為這裡交通如此不便,這裡更適合細細品味吉爾吉斯這個國家的傳統遊牧文化。
在帖木兒帝國首都撒馬爾罕遇見全世界
2018/09/16
5月12日傍晚,來到烏茲別克第三個城市撒馬爾罕的心情是雀躍的——比起前兩個,這裡更像座真正的大城市,雖然不像西方那樣現代化,其規模、機能與繁華程度都比較接近我對一座大城市的想像。想到前幾天搭了接近8個小時的無空調計程車、住了水準不佳的青年旅社,到了這裡終於可以暫時回歸大城市的生活,還能見到帖木兒帝國時代留存至今的輝煌建築,走出火車站時的腳步彷彿都輕盈了起來。
商業氣息濃厚的遺產城市:布哈拉
2018/09/03
同樣曾經是汗國的都城所在,布哈拉比希瓦更像是個城市,城牆已經不見,但繁華的程度就像任何一座現代城市。造訪之前看著網路論壇上的心得分享,布哈拉和撒馬爾罕各有其擁護者,但大多數人都說布哈拉比較有古城的感覺,比較能體驗世界文化遺產的氛圍;結果事實證明,我的感受和他們大相徑庭⋯⋯。
藍綠色瓷瓦的國度:希瓦
2018/09/02
希瓦,是位在烏茲別克境內、絲路上的一座古城,以前希瓦汗國(Khiva Khanate)的統治中心。這裡一直到了20世紀初都還是由可汗統治,直到1920年才被共產勢力推翻,距今不過100年。因此宮殿、經學院、清真寺、城牆與民居保存狀態都不錯,走在期間彷彿還能感受到一個世紀前汗國的風華。
“The Book of Mormon” musical, a comic conversation between Broadway and religions 百老匯和宗教的搞笑對話:音樂劇《摩爾門經》
2018/09/01
前幾天終於去看了近期在波士頓巡演的當紅音樂劇《摩爾門經》(The Book of Mormon)。我個人覺得,這部劇就其劇本、音樂、表演而言都是上乘之作,是一齣精彩到會讓人看了大呼過癮的作品。
規劃一趟42天的自助背包旅行
2018/07/18
2018年5月,我趁著兩份工作之間的空檔,用42天的時間從烏茲別克出發,沿著古絲路穿越吉爾吉斯、中國新疆,再從內蒙古進入西伯利亞,搭乘鐵路跨越俄羅斯,最後結束於芬蘭赫爾辛基。回來之後最常被問到的就是「怎麼會想要去這些地方」以及「你是怎麼規劃的」。因此,作為分享這次旅行系列文的第一篇,就來談談自己是怎樣從純粹「想去」開始,慢慢把整個42天行程規劃出來。
藍眼睛界的霸主:貝加爾湖
2018/06/09
如果所有湖泊都能被稱為地圖上的藍眼睛,那麼貝加爾湖毫無疑問是藍眼睛界的霸主。這個湖看起來其實很平凡,拍不出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但它是全世界最深的湖泊,蘊藏了全世界1/5以上的淡水量;除此之外也是現存最老的湖泊,湖底的沉積物可以追溯到3000萬年前。光是這兩點,全球便無人能出其右。
用世界盃FAN ID從中國滿洲里陸路入境俄羅斯後貝加爾(Zabaikalsk)
2018/06/08
2018年6月,我在一趟從中亞到新疆到內蒙古再穿越俄羅斯的大旅行途中,從中國滿洲里陸路入境俄羅斯後貝加爾。俄羅斯簽證向來是出了名的難辦,但2018年世界盃期間可以憑觀賽的FAN ID免簽入境,可用的第一天是6/4,因此我兩個月前就買好了世界盃的票並且申請了FAN ID,6/3便來到滿洲里,準備隔天中午開始搭車入境俄羅斯,銜接20:14(GMT+9)從後貝加爾發的火車。本文分享我以FAN ID入境俄羅斯的過程。
新英格蘭的高棉風味:波士頓的柬埔寨美食與移民史
2018/04/21
波士頓地區有兩個主要的柬埔寨移民區:林恩(Lynn)與羅威爾(Lowell),幾家值得推薦的高棉菜也坐落於這些地方。本文從美國東南亞移民的簡史開始介紹,進而分享波士頓地區幾個值得推薦的柬埔寨美食據點。
Hello World!
2018/01/29
This is a post about myself, particularly how I came to the US as a first-generation Taiwanese immigrant, and some challenges I had faced. If you are from the US and would like to know where I am coming from, this is the one to read!
一位19世紀美國學者在札幌的日子:麻州大學與北海道大學創校者克拉克的跨文化故事
2018/01/20
威廉·史密斯·克拉克(William Smith Clark)是一位19世紀曾經被從麻州借調到北海道的農業學者,雖然只待了短短8個月的日子,卻對後來日本的現代化、教育、農業、信仰都留下深刻影響,,今天札幌的景點羊之丘展望台上面矗立著他的雕像,許多地方都可以見到他的名言「少年啊,要胸懷大志!」(少年よ大志を抱け!)
踏出認識波士頓移民的第一步:Shirley Avenue上的文化探索
2018/01/06
自從搬到現在的住處之後,我一直都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很特別的地方——這裡雖然是美國境內,離波士頓市中心也不遠,但卻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在美國以外出生;非尖峰時段搭地鐵,聽到的西班牙文對話數量遠遠超過英文;走在充滿西班牙文招牌的街上,幾乎所有店家都可以直接以西班牙文溝通;若是再更往北一些,則會遇到更多的東南亞面孔,以及貼著高棉文海報的櫥窗。
Martin Luther, a revolutionary Christian musician
2017/10/31
In addition to a church leader and a theologian, Martin Luther was also a hymn writer. He composed both lyrics and tunes for his congregation. His famous piece “A Mighty Fortress Is Our God” has been sung by Protestant churches till now. But this was all I knew about his music. As a church musician, more questions came to my mind: how did he write hymns? How did his life experiences shape his music? How did people worship with his music?
從《冰雪奇緣》的多國語言版本談軟體的本地化(Localization)
2017/10/26
對一個同樣的產品進行局部改動,讓住在不同國家、使用不同語言的人都可以使用,這個工作叫做本地化(localization),《冰雪奇緣》就是透過本地化變成多種語言版本。除了迪士尼動畫之外,最常見需要本地化的產品其實就是軟體,我過去幾年在科技業的也參與了一些本地化的工作,這讓我對於迪士尼如何本地化他們的動畫產生了興趣。
談日劇《校對女王》,與我這幾年來的辦公室生存史
2017/10/23
《校對女王》描述的是主角河野悦子(石原聰美飾演)——一個一心想當光鮮亮麗的時尚雜誌編輯、卻被丟到出版社地下室陰暗角落裡當校對的年近30女性——在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環境裡慢慢愛上自己原本討厭的工作、甚至改變了整個辦公室文化的故事。由於相當多情節讓我感到有所共鳴,我寫下了這篇文章,嘗試把一些劇中的情節和我這幾年在辦公室裡類似的際遇並列呈現,當作是看完劇之後的心得報告,同時也回顧這幾年在我現在公司裡苦盡甘來的過程。
一個ROC和PRC並存的地方:紀錄2017年10月的波士頓華埠
2017/10/15
十月,對於美國的華埠(中國城)來說是相當忙碌的一個月,因為這裡的人要慶祝所謂的「國慶」,而且不只是一個,而是兩個相隔九天、不知道究竟是屬於一個還是兩個不同國家的「國慶節」。而我,其實也就只是個常常在華埠出入的局外人,完全沒有參與過僑界的活動,只不過每年這樣看著十月一次又一次的來到,覺得應該要記錄一下自己的觀察,於是刻意在今年的10月11日,下班之後掛著單眼相機,把自己當成一個觀光客,稍微記錄自己所看到的華埠。
我最近想要寫的題材:從波士頓看到的世界
2017/10/07
來美國已經七年又三個月,這幾年我一直沒有認真的寫作,不像當年中學時期上課打混時常常都是在埋頭寫文章,或是像大學時認真經營ptt2上面的個版。我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一直在思考要寫些什麼樣的東西,還有應該怎麼寫。
一座山脈、兩片領土、三個國家公園:洛磯山脈裡的無國界旅行
2017/10/07
位於美國蒙大拿州的冰河國家公園,離所有的大城市都非常遙遠;幸好距離加拿大的卡加利才不到三小時車程,又正好有一直想要拜訪的好友住在卡加利,於是便趁著七月初的假期,把卡加利當作基地,往返冰河、班夫和賈斯伯三個名聞遐邇的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