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48 西班牙的伊斯蘭盛世:阿拉伯人如何在伊比利半島創造歐洲第一大城市
▮ Jerome Yang / 2023/08/13
伊斯蘭政權統治伊比利半島800年,留下的不只是考古遺址!從語言、建築、文化到藝術,阿拉伯與伊斯蘭元素早已深植於西班牙這個國家的DNA裡。這集我們從伊斯蘭的角度切入,聊聊安達魯西亞,特別著重在伊斯蘭時期的前半,以及當時伊比利半島甚至整個歐洲最重要的都市:哥多華。節目中我們會聊到以下這些問題——
- 西班牙究竟受阿拉伯與伊斯蘭文化影響有多深?
- 伊斯蘭教如何進入伊比利半島,讓一個已經被推翻的王朝續命300年?
- 直布羅陀海峽最窄處不是才13公里寬嗎,為什麼不蓋一座橋或隧道把兩個大陸連起來?
- 哈里發、酋長(埃米爾)、蘇丹到底有什麼不同?哈里發國時期的哥多華有多厲害?
要真正認識西班牙,就不能不了解伊斯蘭教在它身上留下的印記。讓我們回到西元第七世紀的伊比利半島,發現來自阿拉伯半島的奧瑪雅王朝在此建立的輝煌過往吧!
簡易年表
- 711 齊亞德帶領摩爾人軍隊跨過直布羅陀海峽,進攻伊比利半島
- 750 奧瑪雅王朝滅亡,王室後代退守至伊比利半島
- 756–929 哥多華酋長國 Emirate of Córdoba
- 929–1031 哥多華哈里發國 Caliphate of Córdoba
來自阿拉伯語的西班牙語單字舉例
- hatta → hasta 直到
- inshallah → ojala 但願如此
- al-Qasr → Alcázar 堡壘、宮殿
- al hamra → Alhambra 紅色(的宮殿),阿罕布拉宮
哈里發、埃米爾和蘇丹有什麼不同?
哈里發(Caliph)意為「繼承者」,是先知穆罕默德的正統接班人、整個伊斯蘭世界宗教與政治的最高領導者,地位近似於皇帝、教宗。歷史上曾經統治大部分伊斯蘭世界、且稱領導人為哈里發的政權包括:
- 拉什敦哈里發國(Rashidun Caliphate,四大哈里發時期,632–661)
- 奧瑪雅哈里發國(Umayyad Caliphate,661–750)
- 阿拔斯哈里發國(Abbasid Caliphate,750–1258)
- 鄂圖曼帝國(1517-1924)
埃米爾(或稱酋長、大公,Emir)意為「指揮」,原本是由哈里發指派、管理特定地區的統治者,類似封建社會中親王、大公、分封王的概念,後來常被用來指地區性的伊斯蘭政權領導者。
蘇丹(Sultan)意為「權威」,指一個伊斯蘭國家政治性的統治者,目前也被用作許多伊斯蘭國家元首的頭銜。
白衣大食、黑衣大食與綠衣大食
中國古代典籍稱阿拉伯為大食,其中又按照衣著的顏色分為:
- 白衣大食:奧瑪雅王朝 Umayyad Dynasty
- 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 Abbasid Dynasty
- 綠衣大食:法提馬王朝 Fatimad Dynasty
本集重點
- (00:00:16) 前言:讓旅行超越踩點,以伊斯蘭文化串起安達魯西亞的旅程!
- (00:04:35) 這些西班牙文單字全部都來自阿拉伯文!西班牙到底受伊斯蘭文化影響多大?
- (00:10:10) 伊斯蘭政權如何進入伊比利半島,從穆罕默德說起,四大哈里發、奧瑪雅王朝與阿拔斯王朝
- (00:15:51) 直布羅陀海峽,歐洲與非洲之間的跳板,才13公里蓋一座橋有那麼難嗎?奧瑪雅王朝如何開啟伊比利半島的伊斯蘭時代
- (00:23:18) 哈里發國首都哥多華,穆斯林、基督教徒與猶太教徒相安無事,宗教多元學風鼎盛,甚至一度超越君士坦丁堡?
- (00:26:51) 旅行推薦:哥多華清真寺,還是哥多華大教堂?一望無際的馬蹄型拱門與紅白相間的獨特結構
- (00:32:11) 清真寺以外:Roman Bridge、Calahorra Tower、Alcazar、Medina Azahara
- (00:36:02) 結語,下集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