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45 獅子山、賴比瑞亞:黑人就應該回歸非洲?兩個不尋常國家的誕生

▮ Jerome Yang / 2023/07/20

非洲大陸上,有兩個國家的存在相當不尋常:獅子山(塞拉利昂)與賴比瑞亞(利比里亞)。它們分別是英國與美國,為了讓境內的非洲裔人士「回歸」祖先居住的大陸,而創造出來的國家。這不禁讓人好奇:到底是怎樣的歷史背景與思維,會讓歐洲殖民者想出這種方案,而且深信這是對脫離奴隸身份的黑人而言最好的處置?

雖然主廚還沒去過這兩個國家,但還是想以地理歷史控的身份,和大家聊聊這兩個國家的誕生、它們的特殊情勢如何導致當代最殘酷的武裝衝突,並且在最後與大家分享:假設我們想去這兩個國家旅行,真的可行嗎?有什麼要準備的?而到了當地,我們又能看到什麼?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兩個國家吧!

大西洋奴隸貿易 Atlantic Slave Trade

西元16至19世紀間,歐洲國家為了自身利益,透過買賣或強迫的方式,將非洲裔奴隸運往美洲殖民地勞動的過程,是今日許多美洲國家擁有大量非洲裔人口的主因。估計超過1,250萬人因此離開非洲,其中1,070萬抵達美洲,其餘則在船程中病歿或者身亡。

回歸非洲運動 Back-to-Africa Movement

西元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歐洲與美洲的白人提出,將黑人送回非洲大陸定居的方案,理由是認為非洲裔人士即使脫離奴隸身份,仍然無法在美洲或歐洲翻身,而且可能危及到奴隸制度或勞動市場。獅子山與賴比瑞亞,便是在這個背景下建立的兩塊殖民地。

查爾斯.泰勒 Charles Taylor

賴比瑞亞全國愛國陣線(National Patriotic Front of Liberia)領導者,開啟賴比瑞亞內戰(1989-1997、1999-2003)的軍閥,父親是美國裔賴比瑞亞人,曾經受教於美國麻州本特利大學(Bentley),後來擔任首位非美國裔總統塞繆爾.多伊(Samuel Doe)官員。因貪污被起訴後,先逃到美國,後來輾轉在利比亞強人格達費麾下接受訓練,成為反抗軍領袖,並在1989年進攻推翻多伊政府。1997至2003年間擔任賴比瑞亞總統,因戰事失利逃亡,最後因多項罪名被判50年監禁。任內曾經三度訪問台灣,貪污款項有高達2000萬美金是來自台灣的援助。

資源詛咒 Resource Curse

一個經濟學術語,又稱富足的矛盾(Paradox of Plenty),指國家擁有大量的某種不可再生的天然資源,卻反而形成工業化低落、產業難以轉型、過度依賴單一經濟結構,甚至貧富差距大、政府極權腐敗的困境。

本集重點

  • (00:00:16) 前言:黑人就應該回歸非洲?
  • (00:03:32) 大西洋奴隸貿易(Atlantic Slave Trade)與回歸非洲運動(Back-to-Africa Movement)
  • (00:07:41) 英國與美國,如何分別在非洲地圖上創造出獅子山與賴比瑞亞
  • (00:11:32) 回歸者遇到的挑戰:水土不服、疾病、文化差異,族群張力如何導致內戰
  • (00:16:09) 從賴比瑞亞、美國、利比亞再回到賴比瑞亞,反抗軍領袖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
  • (00:19:48) 賴比瑞亞與獅子山內戰的終結
  • (00:22:56) 經濟學術語:資源詛咒(resource curse)與獅子山
  • (00:24:28) 去獅子山和賴比瑞亞旅行,真的可行嗎?
  • (00:30:34) 結語:1990年代,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

被出賣的那些人:大西洋奴隸貿易的出發地與目的地

在EP.10、EP.11兩集節目裡,我們聊到「大西洋奴隸貿易」(Atlantic Slave Trade,1514-1866),於是我就去找了「奴隸航行資料庫」(Slave Voyages Database)裡面的數據來製圖,讓大家用視覺了解這些被迫遠渡重洋的人究竟是從哪裡來、往哪裡去。

圖上以線條粗細表現人數,目的地下方列出的國名是前往該地的船隻所屬國籍,刻意使用灰階製作表達我對這段歷史的悲嘆。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

  • 最主要的目的地是加勒比海與巴西(超過85%),前往北美洲反而相對很少。
  • 安哥拉(中非西部)與巴西都是葡萄牙殖民地,多達200萬人藉由這兩者間的「國內貿易」從非洲前往美洲。
  • 加勒比海與西非都是各國爭相插旗的地方,船隻國籍組成相對複雜。

其他更多有趣的現象大家可以自己去觀察,或者自己去 slavevoyages.org 裡面把數據拿來玩!

順帶一提,我最早會接觸到這些數據是因為2011年在某知名學府當研究助理,老闆是做非洲研究的教授。當時的我對於西非一無所知,卻為了工作賺錢而玩了不少有趣的數據,包括語言學/民族學裡最具權威的「民族語」(Ethnologue)。誰會想到當年為了糊口而接觸的數據,會在9年之後成為我製作podcast的補充資料來源呢?(當年的工作成果都留在 africamap.harvard.edu 上,歡迎大家進去逛逛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