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49 他們向南,一路航行,來到最遙遠的境界:拉帕努伊(復活節島) ft. 主修閱讀、副修旅行的大學生 Vivian

▮ Jerome Yang / 2021/04/29

約莫在西元前3000年,原本住在一座東亞海島上的人們,開始操著獨木舟,勇敢海洋博鬥,向著那未知的南方前進。他們離開這座後來被稱為「福爾摩沙」的島嶼,經過數千年的旅程,足跡遍佈了整個太平洋;但不斷向外擴張的他們,最後究竟到了哪裡呢?

相傳其中一位領袖Hotu Matu’a,帶著部族離開原本居住的海島,航向一座夢境神諭中的遠方小島,最後在那裡定居了下來,並且一直生活到今日。

歡迎來到海洋民族擴張的終極境界,拉帕努伊(Rapa Nui),或者她另一個較為人所知的名稱:復活節島。雖然在今日的政治版圖中屬於智利,但無論是在歷史還是文化上,她都和其他太平洋海島、甚至是那座後來被稱為福爾摩沙的島嶼,關係更為密切!

在澳洲交換學生時的Vivian,並沒有忙著把澳洲走透透,而是如同當年的海洋民族一般,從澳洲、紐西蘭、大溪地一路跳島來到復活節島。究竟是怎樣的動機,讓她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線往東方前進?摩艾石像的興盛與衰落,標示了哪些拉帕努伊歷史上的轉捩點?距離任何地方都非常遙遠的這裡,又為何能夠吸引到世界各地的人來此旅遊甚至定居?

旅行熱炒店EP49,讓我們跟著Vivian的跳島旅程,從玻里尼西亞的南島民族視角出發,重新認識這座雖然遙遠卻和世界有著深刻連結的島嶼,拉帕努伊!


來賓簡介

Vivian

主修閱讀、副修旅行的大學生

Vivian,嘉義人,總是介紹自己主修閱讀,副修旅行。大學走過文學、政治經濟等領域,學得越久,越發現學習路上還有太多想要探索,正如閱讀過的書越多,待讀清單也更長;旅行走得越遠,就更覺得自己渺小。旅行紀錄始於大學在澳洲的交換生活,現在則先用閱讀旅行,持續醞釀新旅程的篇章。經營方格子專欄《旅行圖中》。

本集重點

  • (00:01:30) 歡迎來賓出場!
  • (00:03:20) 我南部人我驕傲!為什麼南方視角有其重要性?
  • (00:05:55) 澳洲交換學生期間決定去拜訪玻里尼西亞海島!
  • (00:10:02) 最早住在拉帕努伊的人是誰?他們為什麼會來?
  • (00:13:28) 摩艾石像的存在,如何標示了拉帕努伊歷史的轉捩點
  • (00:17:38) 歐洲人的到來,宣告浩劫的開端?
  • (00:23:32) 尋著南島民族的路徑,從澳洲前往復活節島的飛行路線
  • (00:25:36) 在沒有現代科技的時代,摩艾的建造就已經有了產業分工的概念?
  • (00:32:10) 印象深刻的相遇之一:超愛台灣人的旅宿老闆
  • (00:35:02) 印象深刻的相遇之二:為了摩艾走天涯的美國人Paul
  • (00:42:04) 從差點被狗嚇死的經驗,窺見拉帕努伊今天的常民生活
  • (00:46:07) 以尊重為前提認識在地文化,以及其他旅行建議
  • (00:49:34) 結語

延伸閱讀

擁抱摩艾—我在復活節島

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高山大河,繽紛的迷人文化,說到自然美景,每個人推薦的清單必定不同,可能是紐西蘭、冰島、加拿大,北歐等等;說到迷人文化,旅人可以從中亞體驗絲路風俗、於西亞體驗伊斯蘭傳統,在南美體驗拉丁色彩,而說到地球上壟罩神秘面紗之處,大概很少人會漏掉復活節島。地球的肚臍,復活節島,是摩艾石像在地球上唯一的家,不論走訪了多少地方,只有在復活節島能看見摩艾的真面目,親身揭開這座島嶼的面紗。

閱讀全文


海洋奇緣,從台灣出發!——南島語系如何走向全世界

➤ 近年來「南島語族」這個詞在台灣越來越紅,大家都知道它表示台灣和多數太平洋島國具有某種連結,但這個連結在歷史上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

➤ 《海洋奇緣》的開頭,莫娜被父母再三告戒不得出海,後來卻在洞穴中發現過往祖先航向四方的輝煌歷史,這段劇情究竟是無中生有,還是其實有歷史根據?

關於南島語族的起源與遷徙,學界存在不同看法,但目前主流觀點是「出台灣說」(”Out of Taiwan” model),認為最晚在西元前3000年,南島語族從台灣開始向外遷徙,逐漸擴散到整個太平洋甚至馬達加斯加,這個觀點近年得到語言學、考古學與基因研究的高度支持。

這張圖就是基於出台灣說,以語言學、考古學研究為基礎建構的南島語族擴張過程(P. Bellwood et al. 2011),經由旅行熱炒店podcast改繪、簡化並翻譯成中文地名,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在閱讀這張圖的時候,麻煩大家留意圖的右下角,從薩摩亞到大溪地之間長達1500年的斷層——在薩摩亞(西元前800年)之後,玻里尼西亞的南島語族突然暫停了擴張,直到西元700年時才再度前進到大溪地,原因不明。

當海洋奇緣的製作團隊開始田野調查、劇本開發的時候,也對這段神秘的「停止擴張時期」感到訝異;但後來編劇很巧妙的把這段歷史融入劇情之中,放入了「曾有輝煌航海歷史、但已經1000多年停止擴張」這樣的設定,也成為劇中莫娜展開跳島冒險的契機!


迪士尼如何匯集玻里尼西亞各文化打造動畫《海洋奇緣》

ep.18講到大溪地,而近年跟大溪地最有關聯的知名影視作品,絕對是迪士尼2016年的動畫片《海洋奇緣》!本週的搭配服用地圖,就來呈現一下迪士尼如何融合玻里尼西亞的不同島國文化,創造出片中的「莫圖努伊島」。

早在發想階段,這部片子的製作團隊就有特地到大溪地去做田野調查,後來為了向玻里尼西亞文化致敬,官方也特別製作了大溪地語的配音版本——這是相當難得的,因為迪士尼史上只有為三部動畫片擁有這種待遇,另外兩部是《獅子王》的祖魯語(Zulu)配音,以及《冰雪奇緣2》的北薩米語配音版本。

但大溪地也不過是整個玻里尼西亞文化的一小部分,製作團隊還去了其他地方,最後融合各地資源文化,在片中打造出一個想像的玻里尼西亞共同體,也就是片中架空的「莫圖努伊島」。

就如同今年大家都在罵的花木蘭真人版一樣,海洋奇緣當然也有被玻里尼西亞人批評,特別是劇中的靈魂人物毛伊太過肥胖這件事情XD 不過我自己還是認為,迪士尼終究是提高了某些族群的能見度,或許也真的幫助小孩大人們理解世界上不同的文化面貌,這個努力本身還是可以給予肯定。

最後,私心希望以後如果有《海洋奇緣2》,可以採用南島語族發源地——台灣的文化元素!

推薦延伸閱讀:林浩立,是尊重還是剝削?「海洋奇緣」中太平洋文化的爭議與重生,發表於《芭樂人類學》 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573


從Lima到Rima:不同的南島語言如何稱呼數字「5」

EP.49我們聊到台灣和拉帕努伊(復活節島)之間的關連——拉帕努伊是南島語系擴張的最遠境界,而台灣則是目前可以追溯到南島民族最早的居住地;換句話說,假設南島語系是一棵大樹,那麼台灣就是樹根,而拉帕努伊則是這棵樹頂端最突出的那根末梢。

這讓我在製作節目過程中靈機一動:何不乾脆來做一張地圖,把同一個單字在不同語言中的變化呈現出來呢?於是就有了這張圖。

從圖上可以看出,lima(也就是數字「5」)算是在南島語系裡面型態相當穩定的一個單字,即使經過數千年的飄洋過海,在大多數語言中的發音仍然相當一致;即使有,也只是L變成了「R」或是「N」這種相對微小的改變,就像我們有時候會把「那個」讀成「辣個」一樣(但不要問我大溪地語的pae是怎麼來的,我不知道XD)。

當然在這裡還是要說明一下,lima算是個比較特別的案例,南島語系裡其他的同源字並沒有那麼高的一致性,有興趣的人可以去參考維基百科上的同源字列表;但無論如何,這種跨越不同語言的連續性,讓我們意識到:許多海島看似孤懸在太平洋中,文化上卻是與彼此緊密相連的。

喔對了,lima這個字還有另一個神奇的地方:在一些南島語言裡面,lima同時也是「手」的意思,原因應該不言而喻了 :)

📚 備註:

  • 各語言在實際使用上,可能會因為場合或關係有所變化,此外也有正式和日常用語不一致的情形。個人推測,這份單字整理表應該是選擇各語言中最接近原始南島語(Proto-Austronesian Language)的形式,不一定是在當地日常生活中最常聽到的用法。

  • 單字列表來自維基百科上的「南島語系」(Austronesian Languages)英文版條目,圖上擴張路徑以及字彙缺漏部分參考由奧克蘭大學、夏威夷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等單位合作建立的「南島語系基本語彙資料庫」(Austronesian Basic Vocabulary Database, abvd.shh.mpg.de/austronesian)。底圖為ArcGIS Online內的National Geographic Style Base Map,地圖投影法為Equal Earth projection,中央經線為西經170°。


他們向南,一路航行,來到最遙遠的境界:拉帕努伊

聽完EP.49的拉帕努伊(復活節島),地圖控的例行公事又來啦!這次是用Google Earth出圖之後再稍做調色。雖然配色實在不怎麼討喜,但要表現出一座海島的地形多變(尤其是那一個個可愛的火山口!!),還是要靠Google Earth的3D數值模型加上衛星影像比較有fu這樣~

網路互動版本

以下是Vivian文章中推薦的5個必訪摩艾景點—— (當然島上其他地方甚至海底也有摩艾,不過以下這些是許多人都大力推薦的。)

  • Ahu Tongariki 15座摩艾一字排開,適合觀賞日出。

  • Rano Raraku 製造摩艾的工廠,島上所有摩艾皆來自此處。

  • Anakena 白色沙灘,可以見到年代較早、頂著頭髮的摩艾。

  • Ahu Akivi 唯一面向海洋的摩艾,象徵來到此地的七位探險者,正對著不同時間日落的方位。

  • Ahu Tahai 距離市區最近的摩艾,可見到唯一擁有眼睛的摩艾,適合觀賞日落。


這是一張世界地圖(當所有大陸都消失、只剩下島嶼時)

對於旅行熱炒店的節目主題,我一向都很順其自然,通常就是按照錄音的順序一集一集播出,不會配合時令去調整主題;不過,如果正好碰到可以連成一氣的相關主題,還是會進行一些微調,讓相關的主題可以一氣呵成連續播出。

因此,繼上次內亞/中亞系列之後,新一代的系列主題又要來啦!這次是島嶼系列。

和上次內亞/中亞系列不太一樣的是,島嶼系列要介紹的這些地方,彼此之間距離非常遙遠,乍看之下也沒什麼直接的連結;但在製作的過程中我卻發現,即使相隔十萬八千里,同樣身為海島,還是會面臨一些非常相似的議題,像是:被強權殖民的歷史、原生文化的保存,以及如何在永續經營的前提下發展觀光。

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幾個海島,就因此被這些議題串連了起來;把這些集數串成系列,能幫助我們看到這樣的連續性,或許也能藉此對這些議題有更深入的思考。(當然,還是歡迎單純開開心心地聽就好,不一定需要去思考也沒關係啦XDD)

因此,在此預告,旅行熱炒店的島嶼系列,即將在台灣時間本週五4/16上午開始隆重登場,敬請期待!也趕快利用時間去把之前沒聽過的集數們補完唷~

🛠️ 這張地圖是怎麼做的?

  • 找到世界地圖的shapefile,在GIS軟體裡面使用「Multipart to Singleparts」功能把所有陸地切割,然後把大陸全部刪除。有刻意加強海島邊緣,讓視覺效果更強烈。
  • 投影法: World Robinson projection (ESRI: 54030)、橢球體:WGS84。
  • Canva修圖/出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