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氣息濃厚的遺產城市:布哈拉

▮ Jerome Yang / 2018/09/03

從希瓦向布哈拉出發

原本我一直猶豫著在希瓦應該要停留一天還是兩天,但當我發現其實只要半天多的時間就可以把這座城徹底繞個3、4次之後,就決定第二天馬上往下一站布哈拉(Bukhara)移動。從希瓦到布哈拉,雖然火車理論上可以到達,但必須搭到更遙遠的Naovi換車,因此大多數背包客的走法都是直接從希瓦找共乘計程車前往。第一天入住時,青旅老闆就告訴我隔天還有一個人要去布哈拉,我們可以一起叫車,我便決定和他一起同行。

一起前往布哈拉的旅伴叫Toon,來自比利時,曾經在科技業做行銷,工作幾年後決定休一年假出來走走。原本是整整一年環遊世界的行程,卻因為出發前不久認識了現在的女友,而決定把行程拆成前後幾段,中間則回國陪女友。此外,共乘計程車上還有只跟我們坐了一小段的日本男生Yuki,蓄鬍留長髮,在青旅期間大都一個人坐在涼台上抽煙,有著十足的藝術家氣息,同樣也是正在環遊世界一年。不得不說當我認識這些人之後,原本自己覺得頗有份量的六週行程瞬間顯得相當短暫。

烏茲別克農村的風景

當地人把礦泉水與飲料直接堆疊在自家門口販賣

坐著共乘計程車(Marshrutka)走絲路

從希瓦到布哈拉的距離是450公里,車程大約是6-8小時,費用90,000som,司機會在出發前把剩下的空位全部塞滿,5個人就這樣擠在狹小的轎車裡一整天;而且無論氣溫多高,司機都沒有一點想要把空調打開的意思;至於道路,中間大多數是中亞相當罕見的四線道公路,既平又直,時速可以跑到100以上,靠近希瓦及布哈拉的部分則路況比較差,不少時候都是顛簸的。

一路上除了Toon和我之外的3個人用烏茲別克語聊著,Toon低頭靜靜的背著單字,我則一路都凝視著窗外,不願意浪費路上的一點風景。中亞雖然乾燥,烏茲別克卻得天獨厚的擁有著其中最肥沃的地方,路上甚至可以看到規模宏大的人工湖。

大約下午2時,車子在路邊停了下來,全車人來到路邊的餐廳吃午餐。在中亞吃飯,熱茶和饢餅是每餐必有的基本款,大家則各自在另外點菜。想當然爾,Toon和我都不諳當地語言,和司機以及店家比劃了許久,最後就抱持著等待驚喜的心情期待食物的到來。最後,司機和其他乘客吃到的是當地常見的牛肉燉湯,我們吃到的則是看起來一般、口味卻相當不凡的烤牛肉串。

中亞由於天然氣資源豐沛,所有車子幾乎都是以天然氣為動力,圖為加氣站

中亞其實不像大多數人以為的那樣乾旱,照片中遠方可以見到人工湖以及湖岸的綠地

最後大約下午5時抵達布哈拉的青旅Amir。憑良心講,這家的環境其實一點都不好,背包房不但空間狹隘而且有點老舊,而公用的浴室更只是倉庫裡用浴簾圍起來的一個角落,甚至據說在旺季的時候,會把客廳擺上沙發床當成背包房賣;只不過這間目前還是booking.com上面可以查到的布哈拉唯一一家青年旅社,因此大多數人還是選擇這裡。我和Toon最後決定多花一點點錢住相對好一點的二人房。

路上隨便停下來吃的午餐,我們吃到的主食是多汁鮮美的烤牛肉串,中間是以小黃瓜、番茄與洋蔥構成的沙拉

布哈拉唯一的青年旅館Amir其實環境並不算太好,但提供的簡單早餐裝在瓷盤上就是顯得高級一些

布哈拉:古蹟與夜總會的奇妙融合

同樣曾經是汗國的都城所在,布哈拉比希瓦更像是個城市,城牆已經不見,但繁華的程度就像任何一座現代城市。造訪之前看著網路論壇上的心得分享,布哈拉和撒馬爾罕各有其擁護者,但大多數人都說布哈拉比較有古城的感覺,比較能體驗世界文化遺產的氛圍⋯⋯。

事實證明,我的感受和他們大相徑庭。布哈拉的確伊斯蘭建築不少,而且非常的集中,多少會讓人有種沈浸在幾世紀前的中亞草原汗國中的感覺;然而,這些古蹟內部商業化的程度可以說是三座古城之首——過去的市集與經學院,如今都充斥著販賣手工藝品的店家,或者變成專門做觀光客生意的餐廳,其中不少小販還能用流利的英文向我們推銷商品。

光是商業化就算了。最讓我驚嚇的是到了晚上,這些建築都會點燈,但點上的可不是那種照在建築外牆上的投射燈,而是沿著建築輪廓伸展的霓虹燈,活生生的把這個古城弄得像夜總會一樣⋯⋯。我和Toon一起繞了幾圈,在市中心池塘Labi Hovuz邊的景觀餐廳吃了個飯,我決定自己背著腳架往外面走,看看能不能找到銅臭味比較沒那麼重的角落。

經學院的用途已經轉變為餐廳與手工藝品店

Labi Hovuz池塘四周都成為露天餐廳,讓整個古城變得像夜總會一樣。

從市中心往西北邊走去,離開了繁華喧鬧的Labi Hovuz池塘四週,來到正門相對的Kalon清真寺和Mir-i-Arab經學院以及清真寺旁的大宣禮塔。這裡比較接近我所想像的布哈拉,古老、安靜而深邃,16世紀留下的建築至今仍然在運作中。或許正是因為這裡是仍在運作的清真寺與經學院,很幸運的沒有被商店與餐廳入侵,在這裡可以找到古城應有的寧靜。

決定提早離開布哈拉,往撒馬爾罕移動

隔天(5月12日)早上,我和Toon都決定可以當天就往下一個城市移動——Toon覺得這裡太無聊了,雖然建築到了晚上看起來像夜總會但又沒有真正的酒吧,我則覺得這裡商業氣氛太過濃厚。因此我們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一起到青旅附近的火車票代售點買下午前往撒馬爾罕的高鐵車票。事先已經請青旅老闆幫忙在地圖標記好代售點的位置,因此覺得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吧。

結果我們兩人竟然花了快半小時找售票點!先是在青旅老闆標記的位置找不到,跑到一家旅館問,得到的答案是在另一條街上的銀行旁邊;結果到了銀行,行員又說是在另一條街的岔路口邊;到了岔路口沒看到售票點只看到其他商家,又硬著頭皮問了一家電器行,最後終於被店員帶到正確的售票窗口。這個經驗讓我們學到一件事情:雖然智慧型手機在中亞已經漸漸普及,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很精確的把真實世界的地點和地圖上的位置對應起來,因此很多時候用文字描述地點還是有必要的。

差點錯過的Chor Minor——Lonely Planet封面上的清真寺

買好票距離火車出發還有半天時間,Toon覺得自己已經把這個城市逛透了,乾脆就在房間休息,我則繼續滑著trip advisor和wiki travel,深怕自己遺漏了什麼重要的景點。突然我發現了一個自己還沒有去的地方——Lonely planet中亞篇封面照片裡的清真寺,Chor Minor。這間藏在住宅區小巷裡的瑰寶並不好找,但當地人似乎一看到外國人就知道是要來看Chor Minor的,不等你開口就直接把路指給你看。我就這樣在豔陽高照下來到這間有著四根藍綠色圓塔的清真寺,如同其他景點,裡面有著賣東西兼收門票的小販,英文未必好但至少知道怎麼向觀光客收錢。

另一個差點錯過的最重要景點:The Ark

最後的漏網之魚反而是布哈拉最重要的景點,The Ark,也就是以前汗國時代的城堡與統治中心。這裡從西元第5世紀就已經被建成要塞,即使後來成為沙俄附庸之後仍然被傀儡統治者使用,直到1920年被蘇聯廢除為止。這裡觀光客(包括本國與外國的)非常多,多到讓我有點猶豫要不要花15,000som的門票錢進去,但事後證明進去是對的——除了能夠看到保存至今的建築、遠眺整個城市之外,最重要的是裡面有許多關於歷史、文化與藝術的展覽,能夠對過去汗國的歷史有更多了解。

時速200公里前往撒馬爾罕

烏茲別克在中亞五國裡面並非經濟最好的,但如同前面所說正好擁有中亞最肥沃的土地以及以前蘇聯留下的公共建設,因此某些方面現代化的程度也讓人驚訝,其中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點就是他們的高鐵,也就是我和Toon前往撒馬爾罕的交通工具。

烏茲別克的高鐵是以前蘇聯時代興建的鐵路改建提速而成(和中國近年既存鐵路提速的方式類似),列車本身則是西班牙的Talgo技術,因此列車和設施都有著濃濃的歐洲風味,也有著西班牙高鐵「車廂短、節數多」的特色。我們很早就叫了計程車來到距離市中心很遠的Kogan車站,進站也得先通過重重安檢,但站內就是一個和世界各國高鐵沒有太多差別的環境:乾淨、新穎、高科技。

上了車,每個座位都付有充電插座,車廂兩端也有全彩的顯示器說明現在的車速以及地點。除了少數減速路段,大部分時候車速都在時速160到200公里之間,和前一天漫長、顛簸、沒有空調的的共乘計程車有天壤之別。一個多小時之後,我們就到達我心目中的烏茲別克古城之首、帖木兒帝國的首都:撒馬爾罕。

布哈拉火車站,距離市區非常遠

烏茲別克高鐵車廂,注意其長度相當短但節數多,這點完全承襲了西班牙高鐵的特色

車廂內裝相當新穎,車廂間有觸控式自動門,空調非常給力

車廂內裝,和西班牙高鐵一樣分為一等與二等,圖為二等車廂

餐車內一景

高鐵前往撒馬爾罕沿路風景

繼續閱讀下一篇遊記:在帖木兒帝國首都撒馬爾罕遇見全世界

本文是我在2018年獨自用42天時間跨越歐亞大陸之遊記連載的一部份,其他文章請見跨越歐亞大旅行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