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眼睛界的霸主:貝加爾湖

▮ Jerome Yang / 2018/06/09

首先來解釋一下標題。出發前在網路上做功課時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這幾年不少中亞北亞的遊記喜歡用「藍眼睛」來稱呼知名湖泊,例如西伯利亞的藍眼睛等等的。網路文章之間相互抄襲借用本是常態,不過我在這裡想要提一下「藍眼睛」這個哏的始祖:2000年杜蘊慈、黃惠玲著、大塊文化出版的中亞遊記書《地圖上的藍眼睛》。兩位當時年紀30左右的女性作者,在資訊相對貧乏的20年前就勇闖中亞,並且想出了「地圖上的藍眼睛」這樣易懂卻又生動的書名,書中描寫的風景與人文多年前就深深吸引了我,堪稱台灣旅遊文學中的經典。因此在「藍眼睛」一詞被到處濫用的今日,我想指出這個哏的原始出處是有必要的。

話說回來,如果所有湖泊都能被稱為地圖上的藍眼睛,那麼貝加爾湖毫無疑問是藍眼睛界的霸主。這個湖看起來其實很平凡,拍不出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但它是全世界最深的湖泊,蘊藏了全世界1/5以上的淡水量;除此之外也是現存最老的湖泊,湖底的沉積物可以追溯到3000萬年前。光是這兩點,全球便無人能出其右。

拜訪貝加爾湖有許多方式,其中十分熱門的一種是從西伯利亞大城伊爾庫茨克(Irkutsk)出發,往北坐5-6小時的車,加上一段不長的渡輪,來到湖上的一個島奧克洪島(Olkhon),在島上的民宿過夜。這個原本荒涼貧瘠的島因為太受歡迎,現在已經滿是民宿,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

前往奧克洪島的路

6月6日早上從伊爾庫茨克出發。開往奧克洪島上城鎮胡吉爾(Khuzhir)的客運班車一天有3班(9:00, 10:15, 13:00),此外車站對面還有民間經營的小巴。由於買不到10:15的車但又不想拖到13:00,我便走到車站對面搭小巴,其實以價格和車型來說與客運班車是一樣的。

6小時的車程其實意外的精彩。前面的3.5小時走的是平坦的柏油路往北,先翻過一段短短的丘陵地,接著進入一塊牧場連綿的平原,午餐休息後車子會右轉往湖邊走,這段路翻過一道山脈,可以見到六月仍未消退的殘雪,以及草原上快活吃草的動物們;接著兩邊變得越來越荒涼、植被越來越少,然後就可以看到傳說中的貝加爾湖了!這時候時間大約是14:00。

(話說上車前知道這一路風景一定好,我不斷跟司機說我要坐前座拍照,但不知什麼原因他一直不答應,我只好從後面第一排用長鏡頭往前伸。)

上島的唯一途徑是渡輪,搭乘的小巴就這樣載著全車的人直接開上渡輪,航行過程中所有人都會到甲板上吹風拍照,我也藉此機會認識了來自英國與澳洲的一對情侶,他們知道我是一人旅行,特別熱心的主動說要幫我拍照。航程不長,但在湖面上可以明顯感受到這個湖的深邃與不平凡。據說在冬天的時候因為湖面結冰,政府會在專家認可之後開放一條湖上的冰路,讓車子直接開到島上。

最後的30公里則是既難忘又煎熬,難忘的是一路有湛藍的湖水隨侍在側,配上島上的荒漠或草原以及藍天,讓人一路拍個不停;煎熬的是島上沒有柏油路,主要幹道又被重型車輛壓得坑坑疤疤,小巴一路上緩慢又顛簸,還不時得離開幹道跑去走草原上的小路,短短的30公里得開上至少1小時,到達胡吉爾已經接近16:00。

胡吉爾小鎮與民宿Nikita’s

如同前面所說,由於大量觀光客的到訪,胡吉爾現在是個民宿林立的繁榮小鎮,但幸好島上基礎設施不算太好,所有民家仍然是木造平房,街道也仍然是沙土路,6月初遊客也不算多,看起來仍然是相當純樸安詳。

過夜的Nikita’s 是島上最老字號也最知名的民宿,我提早了快兩個月寄信訂房成功,但同車的其他觀光客則無緣入住。整個民宿規模不小,他們自己也把自己稱為一個園區(homestead),裡面有好幾棟提供住宿的木屋,此外還有食堂與小餐館,許多小地方融入了具有當地民族風情的裝飾,讓人覺得這個民宿本身就是一個景點。

單人背包客基本上會和其他人併房,木造的房間裡擺設很簡單,兩張床舖和洗手台;浴室和廁所都在房間隔壁,因此要使用也很方便;屋裡雖然簡單但設備很現代,乾濕分離浴室、每個床邊都有足夠的插座、園區裡都有無線網路,相較於幾週前在吉爾吉斯山上的原始生活,這裡根本就超級現代化。住一晚一張床位加上自助式早晚兩餐的價格是1800盧布,不到美金30元,在這個荒島上來說非常經濟實惠。

岬角

由於停留時間過短,無法參加民宿提供的一日遊島行程(很後悔因為時間限制,沒辦法在島上多過一夜),當天傍晚就在島上隨便亂逛。離民宿幾步之遙的湖邊就是最多遊客拜訪的岬角,同時也是當地薩滿信仰的聖地。貝加爾湖本身看起來真的沒有那麼特別,但有了岬角附近的嶙峋怪石,配上遠方湖岸的山脈,還有短草原上特意突出的幾顆樹,以及薩滿信仰的排柱,這裡絕對是不想跑遠路的觀光客拍照的最佳地點。

短短兩天一夜裡我來了三次,傍晚(17:00)、日落(20:30)與早晨(8:00),其中最美的是早晨,那時候觀光客們大多還沒起床,整個岬角沒什麼人煙,往西拍照時東方升起的太陽讓岩石都溫暖了起來,透明度極高的湖水裡卵石清晰可見。

晚餐與旅人

Nikita’s的晚餐也讓我印象深刻,當晚光是魚肉料理就有魚湯、炸魚與蒸魚,此外還有羅宋湯(borsch)、肉丸、馬鈴薯泥,配菜則有甘藍沙拉、煎餅、涼拌米粉等,蔬果的量相當足夠,正好可以補足之前兩天在火車上吃不到的植物纖維。

在飯桌上相遇的是兩位原籍俄羅斯但現在分別定居於中國與法國的旅人,一位大叔一位年輕女孩,推測應該是父女,聊了彼此的工作與旅行經驗。大叔的職業很特別,是在中國當畫家。他們也是第一次來到奧克洪島,對於這裡的食物與風景讚不絕口。吃完飯前他們問我,你有嘗試這裡的芬蘭浴(也就是台灣人說的三溫暖)嗎?他們說我一定要試試。(後來晚上再次相遇時他們還特地跟我說他們剛泡完,現在那裡沒有鎖也沒有人在收錢,叫我趕快過去蹭一蹭。)

就在快吃完準備要走的時候,身後突然傳來熟悉的美式腔調英文,想起入住時民宿員工跟我說我的室友是個美國人,猜想大概就是他了,於是加入了身後的對話。室友是個來自加州的華裔美國人,從北京搭火車穿過蒙古過來,後來烏蘭烏德到伊爾庫茨克的火車上遇見了從太平洋岸的海參崴過來的兩位韓國女生,一聊發現都是要來奧克洪島的,也就是現在同桌吃飯的兩個女生。

那天的飯廳裡大概亞裔遊客和歐裔遊客各半,亞裔人數最多的是韓國人,從老到少都有,其次是幾個操廣東話的年輕人,室友也說他一路上已經碰到好幾個韓國的自助旅行者了。我後來一直納悶著,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韓國人要來俄羅斯呢?後來室友跟我說了,因為他們來俄羅斯免簽證呀!(這相當令人意外,因為俄羅斯是個幾乎人人都要簽證的地方。)

室友和我一樣定居美國,也和我一樣是趁換工作的空檔休長假出來走走,這讓我想到一路走來碰到的許多同路人——出發之前覺得自己好像正在做一件很特別的事情,路上卻發現像我這種工作幾年辭職出來旅行的人多的是,而且大部分人玩的時間都比我更長,在烏茲別克甚至還碰到了40幾歲、女兒都已經上高中卻還是自己一個人出來闖的台灣背包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旅行故事,走的路也不盡相同,但總會在青年旅館或民宿相遇,有的後來就一起走上一段,有的雖然沒有同行但也交換了許多有用的資訊。對我而言,這也是旅行經驗中極其珍貴的一部分。

回到伊爾庫茨克

隔天先回到岬角邊再次享受了寧靜可人的風景,然後坐下來盡情享用超級豐盛的早餐,和室友兩人索性把食物搬到戶外,一邊看著在陽光中甦醒的小鎮一邊吃早餐。這時,一個突如其來的變動又改變了我的計畫。

原本的打算是在這裡晃到中午,然後搭民宿安排的車回去伊爾庫茨克;結果卻發現中午的車子已經沒位子了,於是我臨時決定不搭民宿的車子,直接到鎮上去找10:15出發的客運班車,看看能不能直接搭上。我立馬告別了室友,衝回房間收行李(同時還不忘下載這週還沒聽的教會講道),然後趕緊到鎮上找車。

一走到主街上,一台小巴就停在那裡,向司機確認並且付錢之後便準備上車,全車包含我只有3個乘客,看起來這趟路會非常舒適寬敞。這時我用手指比劃了一下,問司機我可不可以坐前座?

司機點了點頭。就這樣我搭上了這班沒什麼人而且還比較便宜的客運班車,坐在全車視野最好的位子上一路拍回伊爾庫茨克,把昨天被限制住的視野全部重新拍一次。回程的渡輪上遇到了曾經在美國住過的當地人,相談甚歡,於是我又賺到了額外的驚喜:和當地人一起逛伊爾庫茨克。

本文是我在2018年獨自用42天時間跨越歐亞大陸之遊記連載的一部份,其他文章請見跨越歐亞大旅行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