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4 「Slava Ukraini!」「Heroiam slava!」 來自抗議現場的聲音,從烏克蘭民族主義語言變成一場全球運動的口號

▮ Jerome Yang / 2022/03/01

不知道大家這幾天還好嗎?雖然戰爭的進展讓我心情隨之起伏,但也利用這些時間走訪了抗議現場與烏克蘭東正教堂,想去觀察那裡的畫面、聆聽那裡的聲音。在這集節目裡,我想分享的是:

  1. 我在抗議現場看到的景象,以及聽到的發言
  2. 烏克蘭朋友的IG限動,跨越邊境要花多少時間?
  3. 過去30年烏克蘭如何從一個相對親俄的國家,走上追求自由民主的道路
  4. 關於週遭人們的反應,我自己的一些反思

本集重點


將近六個月過去,現在的他們家在何方?

開戰之初,烏克蘭情勢是全球焦點,當時我也製作了幾張圖分享當時難民遷移的動向;如今將近半年過去,或許是個回來關注烏克蘭的好機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最新的數據吧!

📍 開戰初期各方的統計,幾乎都是入境烏克蘭周遭國家(如波蘭、摩爾多瓦)的人數,但其實入境不代表他們就會停留在這些國家,其中很多反而是在歐盟各國或是親友接應下繼續前往其他地方。

因此到了後來,聯合國難民署也開始提供各國實際接納的難民人數。比起純粹的出入境人數,這個數字顯然更適合用於掌握情勢或分配資源。

📍 這張圖上呈現的,是各國有「記錄」到的當下難民人數(2022年8月10日為止):

  • 壓在每個國家上方的小圓圈,是該國的難民人數,圓圈越大表示人數越多。
  • 填滿每個國家的顏色,表現的是難民與國內人口的比例,顏色越深表示難民佔比越高。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什麼有趣的現象呢?有幾個國家雖然難民人數不多,卻占該國極高比例,這幾個國家有什麼共同點?

📍 正如同我們很難持續對一個議題的關注,隨著戰爭越拖越長,歐洲各國也慢慢脫離了人道救援的蜜月期,政府開始要求難民必須於期限內登記註冊、長期接待難民開始成為一些民眾的負擔,而戰爭至今仍然看不到盡頭⋯⋯。

也許這場戰爭終究會成為許多國際新聞中的一條,討論度可能還比不上一本碩士論文(誤),但還是希望下次想到烏克蘭(或是任何進行中的戰事)的時候,我們會願意花幾分鐘的時間去查查相關的新聞,了解一下最新的情況,以及我們可以如何回應。

(🎥 幕後花絮:本來這週休息,想說要來做張簡單的圖,稍微刷一下存在感就好,結果這張圖還是花了我一整個晚上,囧rz,但為了這個議題我覺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