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7 [美國紐約] 偽出國正夯,一起在紐約環遊世界吧!

▮ Jerome Yang / 2020/10/09

#曼哈頓島上竟然有個小福州,裡面的人都講福州話賣福州魚丸,還有著靠人蛇集團偷渡而來的辛酸歷史?

#世界第一藏人首都是北北印的達蘭薩拉,但你知道紐約的Jackson Heights也到處飄揚著雪山獅子旗和經幡、號稱是藏人第二首都嗎?

#圭亞那明明是個南美洲國家,為什麼他們的移民社區看起來卻像是小印度?

#嘻哈音樂竟然是少數族群在社區裡開趴而被創造出來的?

俗稱大蘋果的美國紐約,海納百川地容納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此重現自己家鄉的生活、景色與美食,也使得這裡成為地表文化最多元的城市。套用一下解鎖地球的介紹詞:這顆大蘋果因為分歧而美味!

然而許多人對紐約多元文化的了解,僅止於法拉盛或K-town等知名度較高的區域,忽略了這個城市裡更多值得被探索的區域,以及值得被聽見的故事。這讓Jerome決定要製作這集,把大蘋果裡更多有趣的角落分享出去,在大家紐約旅遊清單上多加幾個點!

比搭機環島更便宜、更貼近地表的偽出國旅行,發現你不知道、旅遊書也不會寫的紐約,現在就跟著Jerome一起出發吧! Let’s go!!!

本集重點

  • (00:02:01) #1 曼哈頓小福州 -East Broadway
  • (00:12:48) #2 世界第二西藏首都 -Jackson Heights
  • (00:19:25) #3 嘻哈文化發源聖地 -Bronx
  • (00:22:19) #4 非裔文藝復興重鎮 -Harlem
  • (00:26:15) #5 前蘇聯絲路風情 -Brighton Beach
  • (00:32:33) #6 小圭亞那 -Liberty Avenue

重要概念列表

  • (00:02:01) #1 曼哈頓小福州 -East Broadway #正宗福州魚丸 #人蛇集團偷渡歷險記 #找工作找對象來這裡

  • (00:12:48) #2 世界第二西藏首都 -Jackson Heights #每一輛餐車都賣momo #雪山獅子旗與經幡飄揚 #全美文化最多元社區

  • (00:19:25) #3 嘻哈文化發源聖地 -Bronx #拉丁裔與非裔社區 #開趴開到創造出嘻哈音樂

  • (00:22:19) #4 非裔文藝復興重鎮 -Harlem #非裔文化藝術中心 #不輸哥倫比亞大學的哈林大學

  • (00:26:15) #5 前蘇聯絲路風情 -Brighton Beach #走進超市一秒到烏茲別克 #到處都是西里爾字母 #不說我還以爲是烏克蘭海邊

  • (00:32:33) #6 小圭亞那 -Liberty Avenue #不像南美反倒像印度 #印度烤餅配炸魚咖哩 #街上可以買到甘蔗汁

特別感謝

本集節目能夠完成,要特別感謝一個人:海味鮮台派發起人、Rutgers University社會工作所博士候選人劉豐佾Ed。Ed的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社會不平等、以及兒童福利,目前則關注移民家庭的兒童發展,研究對象就包括了本集第一站介紹的福州移民。另外也感謝離島人ep.96訪問Ed間接促成本集內容順利產出!


偽出國正夯,一起在紐約環遊世界吧!

俗稱大蘋果的美國紐約,海納百川地容納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是地表文化最多元的城市;然而許多人對它的了解,僅止於法拉盛或K-town等知名度較高的區域,這讓Jerome決定要製作這集,把大蘋果裡更多有趣的角落分享出去!比搭機環島更便宜、更貼近地表的偽出國旅行,發現你不知道、旅遊書也不會寫的紐約,現在就跟著Jerome一起出發吧! Let’s go!!!

No.1 曼哈頓小福州 East Broadway (2:01)

小福州其實離一般觀光客的旅遊路線很近,因此索性作張圖來說明兩者的相對位置。圖上除了幾個知名景點,以及個人推薦的死觀光客網美拍照點(XD)之外,可以注意在華人區的部分——整個華人區分為東西兩半,西半部(綠色)是傳統的、以廣東裔為主的華埠,而小福州則是在東半部(紅色),而華人的居住範圍其實超過以上兩者。

另一個值得補充的是,由於曼哈頓華人區擁擠且生活環境較差,目前多數福州移民已經搬遷至位在布魯克林區日落公園(Sunset Park)第八大道上的「次世代小福州」,那邊現在福州人店家的數量已經超過曼哈頓了,有時間也很推薦去走走!

No.2 世界第二西藏首都 Jackson Heights (12:48)

第二站是位在皇后區的Jackson Heights、Broadway與Roosevelt Ave的交叉路口,路口本身就是西藏餐車的聚集區,幾乎每一輛都掛著雪山獅子旗、賣西藏版的小籠包momo,是想要品嚐平價食物的最佳選擇,旁邊也有許多西藏餐廳,最明顯特徵是懸掛著經幡。

然而Jackson Heights並不僅止於此!從Diversity Plaza出發,往北的73與74街,分別是孟加拉+巴基斯坦區,以及印度區,大體上商店都聚集在南北向的街上,而餐廳則集中在東西向的大道上,甚至還有「西藏日本融合料理」的選項(很好奇吃起來到底是什麼感覺,哈哈)。除了來這裡品嚐料理之外,觀察商店櫥窗裡的品項、親自到Apna這家大型超市裡面逛逛,會更有感覺!

除了這個南亞移民區之外,往東走馬上可以進入拉丁美洲移民區,往西不遠處則是菲律賓移民區,其間還穿插著中國人以及韓國人開的店家,外加一間希臘正教教堂,稱之為美國文化最多元的區域應該是毋庸置疑的!

No.3 嘻哈文化發源聖地 Bronx (19:25)

🚆 搭乘地鐵2號或5號線到3 Ave - 149 St站

Bronx不只觀光客不會去,事實上連住在紐約多年的人可能都很少踏足——過去幾十年這裡背負著去工業化、環境破敗、治安不好的觀感,即使近年已經有許多更新重振的計畫,似乎還無法完全洗去這樣的刻板印象。

不過情況正在轉變中——位在Bronx的洋基球場,2009年重建完工,周遭也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新建案,包括目前正在籌備中、預計2022年開幕的「環球嘻哈博物館」,也許未來會被納入觀光客的必訪景點清單中!

至於我這次拜訪的是Bronx南側的商業中心「The Hub」,路口四周圍繞著拉丁美洲/加勒比海裔的商家及攤販,它不是景點,真的就只是一般人生活的地方;以一個路人的角度觀察這裡,就是最佳的探索方式。

No.4 非裔文藝復興重鎮 Harlem (22:19)

🚆 搭乘地鐵A, B, C, D, 2, 3, 4, 5, 6號線到125 St站

先來勘誤一下——我在節目裡面講的Harlem發音是錯誤的,正確念法比較接近「哈冷」,特此更正。Harlem有兩條值得一看的街道:

• 125街,以美國本地以及其他英語系非裔文化為主,是人潮較多的商業區,有一般美國連鎖店但也有非裔人士經營的攤販,很適合來這邊挖寶或跟商家搭話。

• 116街,比較冷清一些,主要是西非法語系的非裔移民,有人稱之為小塞內加爾。店家不多,但可以看到一些法文以及阿拉伯文的招牌,以及標榜清真的餐廳與店家。

這兩條街離哥倫比亞大學很近,如果去哥大朝聖的話可以順便路過一下;此外,北側哈德遜河邊還有個有趣的地方——最近很紅的日本樂團Official髭男dism的歌曲「宿命」MV主要拍攝地點,在某條路的高架橋下。

❣️ 溫馨提醒:Bronx與Harlem都不算是所謂的景點或觀光區,有心前往的話請多看多觀察,尊重當地人的日常生活節奏,若要拍照請低調。

No.5 前蘇聯絲路風情 Brighton Beach (26:15)

身為一個前蘇聯迷,Brighton Beach毫無疑問是這整趟中最讓我心花怒放的地方 😍😍😍 整條街上滿滿的都是西里爾字母,整個就非常有出國的感覺,而且還是回到我最喜歡的俄羅斯和中亞啊啊啊啊!趁這個機會複習了一些去前蘇聯國家一定要會認的單字:

аптека (apteka): 藥局 вход (vkhod): 入口 касса (kassa): 售票處、收銀

如同節目中所說,移民來到這裡的順序是猶太人->蘇聯各國->中亞,因此在這裡可以同時看到三個文化圈的影響,從猶太會堂、喬治亞餐廳到中亞商店都有,還有販售各種俄羅斯娃娃的禮品店!

當然既然叫做Brighton Beach,海灘還是有的,即使在疫情中人潮仍然不少;不過或許是因為真的很少遊客來,個人感覺海灘在這裡就只是個家旁邊的戶外空間,沒有什麼觀光氛圍。推薦大家要來的話,可以先到地鐵站旁的Tashkent Supermarket買好熟食,然後帶到沙灘這邊,悠閒的一邊看海一邊吃,絕對是一大享受。

No.6 小圭亞那 Liberty Avenue (32:33)

如同節目中所說,圭亞那雖然是南美國家,但因為在英國殖民時期大量引進印度勞工,目前印度裔是第一大族群,移民人口中也是以印度裔為多數。在小圭亞那的街上走,可以同時見到它非常印度的一面:紗麗、印度教神廟、清真寺(印度穆斯林)、南亞面孔,以及多種文化混合的另一面:圭亞那西印度餐廳、圭亞那中式料理⋯⋯等。

我還觀察到另一個節目中沒有提及的現象:這裡除了圭亞那人之外,似乎也有一些其他「英屬西印度地區」的移民,特別是千里達與托巴哥(Trinidad and Tobago,注意他們是一個國家不是兩個),許多店家招牌上都同時放上兩國的旗幟。雖然這兩個國家有點距離,或許是同樣被英國殖民的歷史使他們覺得與彼此文化較為親近。

當然,來這裡最不可錯過的就是「雙印融合料理」——結合了東方印度與西印度風味的圭亞那食物,我自己吃到的是炸魚咖哩配印度煎餅,但相信還有其他更有趣的菜色,等著大家去發掘!

🚆 如何前往:

搭乘地鐵A線往Queens方向到Lefferts Blvd站(終點站)下。


紐約市各區居民的最大宗海外出生地

作為第三次新書分享會的前導,先和大家分享一張地圖作為熱身,順便先來看看紐約這座超級移民大城的文化版圖。

這張圖上畫的,是紐約市內各區的「最大宗海外出生地」,意思是在每個統計區裡居住的許多海外人士中,計算有多少人來自南美洲、多少人來自亞洲、多少人來自歐洲⋯⋯等,然後找出其中最多人的類別,用顏色來表現,並且以其「佔所有海外人口之多寡」,進行顏色深淺的調整。

換句話說,圖上顏色比較深的地方,不代表當地的海外出生人口較多,而是表示那裡來自某一洲的移民,在該區的海外出生人口中明顯佔大宗。不知道這樣解釋大家看得懂嗎?

(好,其實主廚努力想要解釋的就是 Predominant Mapping 的概念啦,如果講到這裡還是霧煞煞抱歉了,下次我會努力把這個概念表達得更好的XD)

我在圖上也標出了幾個獨具特色的移民區,其中一些在《美國後巷》書中有深入介紹,因此想知道更多的話,當然就要去買書支持一下囉(硬要置入😂)